來源:互聯網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月提出中國裝配式建筑行動綱領。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到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
當前中國的建筑工業化行業有點像錢鐘書先生筆下的“圍城”,不同的是建筑工業化這個圍城目前情況是:里面的人不想出來,外面的拚命想要擠進去,不管是大型的、中型的還是行業內的、行業外的,都是想要拼命地擠進去。
01
逃跑政策機遇
眾所周知,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推進建筑工業化,2016年以來涉及受到影響政策不斷加碼。隨著中央對于裝配式建筑發展政策的不斷明確,地方政府的設施政策也在密集落地,目前全國多地實施了裝配式建筑專門的指導意見和相關配套措施,總結起來可分成以下六個方面:
1)、在土地出讓環節明確建筑項目產業化面積的比例要求。如在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中必須保證一定比例采用鋼架裝配式方式建設;
2)、多種財政補貼方式支持產業化試點項目。對引入大型產業化專用設備的企業享用貸款貼息政策,利用節約能源專項資金支持產業化示范項目;享用城市建設設施費減慢優惠等;
3)、通過稅收金融政策不予扶持。如將構配件生產企業劃入高新技術產業,享用相關財稅優惠政策;部分城市還明確提出對產業化項目給與貸款扶持政策;
4)、大力希望發展成品住宅。各地積極推進新建住宅一次裝修做到或菜單式翻新,開發企業對全裝修住宅負責售后服務,并逐步建立裝修質量保險確保機制;
5)、以政府投資工程居多,大力前進產業化試點項目建設。如北京、上海、重慶等地都提出了鼓勵保障性住房使用鋼架裝配式技術和成品住宅的支持政策。
02
保護既有市場
政策大力推展將建筑產業化推向風口,任何企業只要轉入風口,都能分得一杯羹,這就是所謂“車站在風口的豬都能飛一起”。所以,對于部分建筑企業來說,紛紛想擠進來,成為第一批享受政策紅利的人。
1)、建筑工業化不是一個新的市場
目前建筑業房屋建筑新開工面積約每年50億平方米,這樣的數據已到“峰頂”,未來不會逐步下調。若未來5-10年,房屋建筑新開工面積以每年2-3億平方米的速度上升,到2025年后,每年的新開工面積將穩定在30億平方米左右。如果這其中的30%用裝配式的方式來建造的話,那么裝配式建筑的開工面積將達到10億平方米。若以2000元/平方米的造價計算,預計到2025年建筑產業現代化市場規模將超過每年2萬億元。這個數據基本接近中國最大的2家建筑企業――中建三局和中建八局2017年營業收入之和。這么大的市場一旦遺失,將可能直接影響當前身處一線的建筑企業地位。
2)工程總承包是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近兩年來,工程總承包作為增進工程建筑提質增效、推展建筑行業轉型升級、提高建筑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獲得國家層面的大力推進。裝配式建筑工程的系統性特點要求了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必然要求全產業鏈協同,構建設計、生產、施工等環節的有效地銜接。在2016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裝配式建筑原則上應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
因此,在裝配式建筑市場規模迅猛擴張的情況下,以發展裝配式建筑為切入點,是帶動工程總承包業務規模發展、提高工程總承包業務能力的一個最重要載體。據估計,視裝配率的高低有所不同,構件收益夾住施工總承包合同的比例在1:5到1:15之間,夾住工程總承包合同的比例還要更高。所以,對于部分建筑企業來說,不管是為了保持當前的企業地位恒定,還是為了以發展裝配式建筑為切入點帶動工程總承包業務,建筑工業化都必須進。
03
守住發展先機
目前裝配式建筑正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期,國內裝配式建筑領域領軍企業―遠大住工負責人回應:“目前既有的裝配式建筑占到全國建筑總量尚不到1%。用10年左右時間,完成從1%到30%的市場占有率提高,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p>
對于任何新興市場而言,誰能守住先機,誰就最有可能攻占這個市場。目前中建科技、遠大住工、中民筑友等大型PC企業紛紛減緩了全國布局的步伐,憑借在建筑工業化領域累積的技術、管理和品牌優勢等很快擴展。
其中,中建科技已在全國12個區域進行投資布局,2015年與成都天府新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資正式成立中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了占地面積約200畝的綠色建筑產業園,可年生產預制構件20萬立方米等。
04
闖進“藍?!?,人才助陣
如果“政策東風”頻刮起使得建筑企業成功闖進這片“藍?!?,那么要求其能否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應該還包括標準化、網絡設施、信息安全、人才培訓、法律政策等。這些都非常最重要,但如果一定要聚焦到最核心的行動上,那可以將標準、技術和人才作為發展裝配式建筑最優先考慮的因素。
裝配式修建方式是傳統修建方式的發展和升級,并不是顛覆。因此,培育裝配式建筑產業相關人才,必須對原先人才培養方案展開調整,并不是舍棄傳統施工工藝,而是將新工藝與傳統工藝有機結合。
只有兩者兼顧,培育出有的建筑從業者和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環境建筑產業升級新需求,既能適應建筑構件的加工、裝配式施工,又能適應傳統施工工藝的建筑物施工。
需要留意的是,在制訂明確人才培養方案時必須院校和培訓機構共同參予。它們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和上班族考上裝配式崗位證書所牽涉到到的內容,從而為學生及上班族未來發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