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裝配式建筑領域再迎接政策紅利。
隨著大量的信息技術如BIM應用于技術、智能機器人、大數據、3D掃瞄打印技術、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GPS定位技術、云計算技術等的興起以及在建筑上的不斷推展和應用,我們可以預見未來裝配式建筑會逐漸向著智慧修建的方向發展。所謂的智慧建造正是建立在這些信息技術的基礎之上,倚賴這些智能技術從而實現其對數據的記錄、傳輸、計算、記憶、分析的功能。具體來說,GPS定位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為智慧建造記錄數據,通過互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展開數據的傳輸,而BIM模型的引進也為智慧修建獲取了數據的確保。另外,大數據、人工智能、3D掃描、機器人等也都成為智慧建造的助推器。以在裝配式建筑中應用于最為普遍和必要的BIM技術為例:BIM技術已經能夠跨越于裝配式建筑的設計、深化設計、構件生產、物流運輸、現場施工、物業運維等多個階段,而且我們期望能夠將眾多的信息技術綜合應用于在裝配式建筑的生產、技術及管理的各個環節上,從而體現并發揮裝配式建筑的僅次于優勢。
在此基礎上,未來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趨勢也就更加明晰,具體表現有以下幾個方向:
(1)集成化。一方面,我們可以應用于一體化的應用于系統如BIM建模軟件,實現應用系統用于的單機指定以及數據的分享,還包括在項目的設計實行的各個環節參與建筑的設計、施工、構件加工、管理等的參與方均可以展開協同工作;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采用EPC模式或者集成化交付模式將生產過程一體化,從而減少裝配式建筑的修建成本,提高裝配式建筑的建造效率。
(2)精細化。精細化也同樣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大數據及涉及軟件的支持下我們甚至可以做對每一個零部件展開管理,細化每一個構件的加工工序,創建嚴格的加工流程,嚴格管理每一個構配件,從而保證構件的加工質量;另一方面在構件加工過程中所構成的材料表也可以為后續裝配式建筑的施工獲取依據。
(3)智能化。一方面體現在裝配式建筑修建管理過程中,另外一方面則反映在裝配式建筑修建的過程中。如智能機器人的用于、BIM技術的應用、3D打印技術的應用可以在裝配式建筑管理的過程中替換人去展開決策,代替人去操作者,在工廠里大量使用機器人,實現裝配式建筑的智慧化。這樣,不僅保證了裝配式建筑的質量,也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
建筑業對未來人才的要求是:用信息技術整體提高建筑效能。為超過這個目的,人社部、政策文件和涉及考試中,BIM、裝配式等技術,屢屢成“熱點”。
2014年八部委印發《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構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是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2016年《2016-2020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中,拒絕全面提高建筑業信息化水平,著力增強BIM、大數據、智能化、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集成應用能力。
以BIM、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于為重點的新型修建手段,成功打開中國“智慧建造”時代。我國關于BIM、裝配式等技術的推展力度之大,業內有目共睹。
單個項目最低獎勵2500萬元,你還指出裝配式技術不靠譜嗎
為促進綠色建筑和組裝建筑發展的快速發展,北京市住建委印發《北京市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綠色生態示范區項目市級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掇k法》主要有以下亮點:
1、首次對裝配式建筑給與資金獎勵。對符合條件的裝配式建筑項目獎勵180元/平方米,單個項目獎勵資金最低不超過2500萬元。
2.大幅提高綠色建筑獎勵力度。原來獲得二星級和三星級標識的綠色建筑獎勵標準都有所提高,單個項目最高獎勵不超過800萬元。
3、裝配式建筑和綠色建筑可疊加享用獎勵。已享用獎勵資金的裝配式建筑項目,又同時取得二星級、三星級綠色建筑運行標識的,單個項目再獎勵資金最高不超過500萬元。